湖南口音唱京剧 株洲大姐唱上央视

来源:   2014-03-31 14:18  编辑: 毛盼   人气:

导读:3月26日上午11点,株洲下起小雨,在文化园群众艺术馆的排练厅内,回响着脆亮的京剧唱腔和器乐声,旋律清新优雅,韵味深厚。

  3月26日上午11点,株洲下起小雨,在文化园群众艺术馆的排练厅内,回响着脆亮的京剧唱腔和器乐声,旋律清新优雅,韵味深厚。

  记者走进排练厅,6位大姐站在一块大的落地镜子前,抬头、迈步,紧接着又是一个漂亮的转身,然后立定,最后一亮嗓,她们动作整齐,鼻尖和额头都沁出了汗珠。而一旁,另一组10位大姐,正在等待另一出节目的排练。

  这16位大姐都是沿河社区沿河艺术团的团员,京剧“票友”。12天后,她们将坐上去betway88的列车,参加中央戏曲频道《一鸣惊人》节目的录制。

  发烧友成立起艺术团

  在队伍最前头,一位苗条的大姐正在领唱。和其他人相比,她的唱腔最标准,举止也最轻盈。

  她叫李秀英,是沿河社区沿河艺术团的团员,也是指导老师,是唯一一位受过几天专业训练的成员。

  李秀英说,艺术团里的成员,可都不是正宗的京剧专业人士,全团45个人,最大的77岁,最小的50岁,职业也是五花八门:会计、仓库管理员、医生、游泳教练……但她们却有着同样的兴趣:热爱京剧,每个人都是实打实的京剧“票友”。

  李大姐是天津人,丈夫杜勋杞曾经在betway88工作过,两人爱好京剧。2004年,曾向betway88戏曲学院蔡英莲教授学过三个下午的京剧,包括如何咬字、发音与呼吸。

  刚开始,她和老伴两人,时常带着孙子,去神农公园的游龙湖边,杜勋杞拉二胡,李秀英唱上几曲。倒是引来不少人,“他们跟我说,你怎么唱得那么好?有的人想学,会拉乐器的也说凑到一起跟我老伴练练。”几次下来,遇见了不少一边带孙子,一边唱戏的“同道中人”,于是,在2012年6月,杜勋杞就成立了这个艺术团。

  对着镜子学咬字

  刚开始,李大姐遇到的最大麻烦,是身为湖南的团友们,因受方言影响,经常出现京剧唱腔的咬字问题,这让北方人的她可犯了难。

  于是,李大姐借了一个大喇叭,放起音乐,然后一个字一个字来教团员们。“旋律一下子都学会了,咬字的问题总要闹些笑话,可把我愁坏了。”这时,几位团员在边上都笑了,50岁的黄少玲先发话,她说,曾经学京歌伴舞“梦株洲”的时候,把“湖南”唱成了“芙兰”,一开口,大家都笑话她,她怪不好意思的。

  没办法,几个团员们各自把“梦株洲”录在U盘里,回家对着镜子学发音,学唱腔,炒菜的时候,也不落下。56岁的熊艺芳说,她在炒菜的时候,总会不自觉的唱上歌曲开头的“云海迢迢月儿明”,而这时,老公还会在一旁督促:“你的发音又不准了啊。”

  李大姐说,后来,团里的人越来越多,还有了自己的伴奏团,小喇叭的声音不够,她们就借了群艺馆的排练厅,每周三个排练日,排练的时候,早上6点起床,这些大家们,把家里全天的菜买好,卫生搞好,早饭弄好后,便开始上午练歌,下午排舞。《梦株洲》、《女起解》、《伍家坡》轮番着来练,还新加入伴舞的创新形式。

  “京歌伴舞”打动栏目组

  也正是这样的“京歌伴舞”的形式,一眼就被央视戏曲频道《一鸣惊人》的编导相中。

  “一位姓冠的导演告诉我,我们的节目脱离了传统的形式,‘京歌伴舞’的创新也非常好,而且特别喜欢我们自编的‘梦株洲’。”团长杜勋杞说。

  “我们寄了视频过去,有4个节目,没想到他们导演看上了。”说起这事儿的时候,表情中还有掩饰不住的兴奋,他说,幸亏自己会用网络,在去年的时候,他就网上看到了该节目组的征集函,他把收录团员们的京剧表演《伍家坡》、《梦株洲》、《女起解》和《斗智》四出戏的光碟寄了过去。几个月后,他就接到了节目组的电话。

  从接到邀请函,到正式演出,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,参加演出的16名团员,除了拿手的《伍家坡》和《梦株洲》外,杜勋杞还自己填词了《自报家门》要排练,没办法,团员们商量好,把孙子孙女托给亲家带几天,专心排练。

  “中午蹦蹦跳跳,出一身汗,身上舒服,心里也舒服,我们就爱好这个,比打牌舒服多了。”团员们这样说。

免责声明:湖南口音唱京剧 株洲大姐唱上央视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 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,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 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,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,请即与联系 (QQ:1187215932),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。

| 相关新闻